全区超2000家餐饮单位实现“阳光餐饮”年内副中心区域餐企100%达标,单位食堂80%以上达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光菜品味道可口已经远远不够,食材安全健康、就餐环境洁净才是人们对餐厅的首选。为了确保“舌尖上的美食”更阳光、更透明、更安全,通州加快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将餐饮全过程可视化,让顾客吃得更放心,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087家餐饮单位达到“阳光餐饮”标准。
“阳光餐饮”工程的推进需要从信息阳光、过程阳光、阳光评价、阳光管理、阳光监管和阳光惩戒几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为此,区食药局在2017年制定了《通州区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暨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了通过宣传培训、餐饮业改造升级评估、改造升级验收等方式和步骤,从城市副中心开始,逐渐向全区覆盖,大力推进“阳光餐饮”工程。
为了加强餐饮单位自查意识,区食药局为近15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阳光餐饮”专场培训。并针对加工制作环境脏乱差、不敢公开加工过程的餐饮单位进行评估,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其整改。
如何才能满足市民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的根本需求呢?区食药局率先构建了“网络阳光餐饮”信息服务平台,消费者能够实时查看餐饮企业加工过程和食品安全信息,并进行评价。行政人员也可通过远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另一方面,行政监管者还可通过互联网云端发布包括通知、动态等在内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餐饮服务经营者也可通过互联网云端提出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食品安全相关疑问,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以及问题的快速解答。
与此同时,区食药局选定了五条“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开展餐饮服务单位评定、验收等工作。并按照市食药局公布的“阳光餐饮”示范街区申请条件和流程,进行示范街区的申报工作。目前,万达广场、罗斯福商圈等2017年度的五条“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已全部达标。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087家餐饮单位达到“阳光餐饮”要求。其中,城市副中心区域内共有1548家餐饮企业达到“阳光餐饮”要求。
下一步,区食药局将以提升通州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为目标,强化餐饮服务单位诚信经营意识和自律行为,促进广大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过现场展示、经验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力争在2018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域内100%餐饮服务单位和80%以上的单位食堂符合“阳光餐饮”工程建设要求,在现有5条“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基础上增至10条。在全区范围内,加快阳光餐饮建设,促进形成食品安全共治体系,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加油助力。